针对儿童弱视,家长在认知和矫正过程中容易陷入一些误区。以下是关于儿童弱视:家长必须知道的五大误区
一、认为孩子太小不宜矫正
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太小,不适合采取弱视矫正措施,或者认为弱视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好转,从而延迟了矫正的黄金期。
弱视矫正的黄金时期是3-6岁,这一时期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。越早发现、越早干预越好。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测,一旦发现弱视应立即采取措施。
二、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戴眼镜
部分家长担心孩子戴眼镜会影响美观或造成依赖,因此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戴眼镜。
对于弱视儿童来说,配戴眼镜是矫正屈光不正、改善视力的基础。如果孩子存在屈光不正(如远视、近视、散光)并影响视力,应及时验光配镜并坚持佩戴。眼镜的摘摘戴戴会影响视力矫正情况。
三、认为戴镜后弱视就会好
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戴上眼镜,弱视就能自然变好,忽视了其他干预措施。戴眼镜只是弱视矫正的一部分,除了配戴眼镜外,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结合弱视训练。综合干预可以刺激弱视眼的视觉发育,改善视力。
四、 视力改善后立即停止干预
家长在孩子视力改善到正常水平后,往往认为弱视已经好了,立即停止干预。弱视的改善标准包括双眼视力均达0.9以上、具备良好的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功能以及随访三年无回退。即使孩子视力改善到正常水平,也应继续巩固训练一段时间,并进行定期复测以确保视力稳定。
五、 忽视双眼视功能训练
家长在弱视训练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单眼视力的改善,而忽视了双眼视功能的训练。双眼视功能是弱视矫正的重要目标之一。在视力改善的同时,应进行双眼视功能的训练,如双眼同时视、融合视和立体视的训练等,这些弱视训练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双眼视觉功能。
总之,家长在面对儿童弱视时应保持警惕和积极态度,避免陷入上述误区。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测、及时配戴眼镜并坚持综合干预、关注双眼视功能的训练以及定期检测是确保弱视训练结果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