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弱视是一个非常常见且需要及早干预的儿童眼部问题,那么儿童弱视一般情况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?
简单来说,儿童弱视是指儿童在视觉发育期(通常认为是0-8岁),由于某些原因使大脑视觉皮层功能发育异常,即使配戴合适的眼镜,视力也达不到同龄人的正常水平。
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三类:
1. 屈光不正性弱视
这是比较常见的原因。指双眼存在高度数且未矫正的屈光不正(近视、远视、散光)。
高度远视或散光较为常见。因为远视和散光会导致孩子无论看远看近,视网膜上的成像始终是模糊的,大脑长期接收不到清晰的刺激,视觉功能就无法正常发育。高度近视同样会导致视网膜成像模糊,引发弱视。 这种情况通常是双眼都有问题,如果度数相差不大,容易导致双眼弱视。
2. 斜视性弱视
当孩子有斜视(俗称“斗鸡眼”或“斜白眼”)时,两只眼睛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,会产生复视(看东西重影) 和视觉混淆。为了克服这种混乱,大脑会主动抑制、忽略来自斜视眼的视觉信号,只接收来自正位眼的清晰图像。长期被抑制,斜视眼就慢慢“罢工”了,从而形成弱视。这通常会形成单眼弱视。
3. 形觉剥夺性弱视
这是较为严重但相对少见的一种原因。指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,光线无法正常充分进入眼内刺激视网膜,导致视觉通路发育受阻。常见原因有先天性上睑下垂、角膜混浊等。因为这种原因阻挡了光线进入,对视觉发育的影响增加,如果不及时干预矫正,造成的弱视程度往往比较严重。
儿童弱视问题与年龄密切相关,越早发现、越早干预,矫正情况越好。8岁以后视觉系统基本发育成熟,再矫正作用甚微,甚至无用。因此,即使孩子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,也建议定期进行专业的儿童眼部健康检测。